保險新人經常在名單耗盡和拒絕恐懼中徘徊,但這正是磨練實力的契機。從緣故開發到網路行銷,本文剖析克服心理障礙的技巧與有效開客策略。
緣故 VS 網路客戶:保險業務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開展模式
在保險業務中,與緣故客戶和網路客戶的互動方式有著顯著差異。緣故客戶通常對保險知識的了解有限,對於壽險、意外險等六大保障的概念相對模糊。業務員在這樣的情況下,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教育者,從基礎的保險觀念入手,協助他們理解保單的功能和保障的實際用途。這類對話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導,才能逐步建立客戶的需求與購買意願。
與此相對,網路客戶的需求則更加明確且主動。他們在聯繫業務員前,通常已經進行過深入的研究,甚至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險種或保障額度。與網路客戶的溝通更多是基於具體問題的討論,例如調整保額或優化保障範圍。他們的決策流程相對快速,業務員的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成為成交的核心關鍵。
這兩類客戶的差異在於需求來源:緣故客需業務員主動挖掘需求,網路客則基於自身需求尋求建議。因此,業務員需靈活應對,對緣故客提供耐心引導,對網路客則以快速、專業的建議贏得信任,量身打造解決方案是成功的關鍵。
開發客戶必須從緣故開發開始?累積經驗才是關鍵
在保險行業,剛入行的業務員面臨的第一課題就是如何開發客戶。多數人會被建議從「緣故」開始,因為熟人之間已經有了信任感,信任感可以提高容錯率,進而增加成交機率,同時也能幫助新人累積實戰經驗,建立談判的自然感與流暢度。經驗的累積,對於往後進行網路開發,與網路客交談的過程也會有影響。
隨著數位化趨勢的發展,越來越多業務員轉向網路行銷。公司也願意支持業務員投入網路客戶的開發,但前提是需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與專業知識,因為網路客戶通常更具挑戰性,溝通時需要更高的信任建立能力與解決異議的技巧。
害怕邀約被拒?以使命感打破拒絕恐懼
在保險業新人階段,與緣故客戶建立初步接觸往往是最大的挑戰。對於許多人來說,列出親朋好友名單並嘗試邀約談保險,帶來的不僅是行動上的困難,更可能引發心理上的抗拒與不安。
大多數新人害怕的並非與客戶面談,而是「被拒絕」的可能性。例如,邀約好友喝下午茶時,可能因為對保險業務員的既定印象而被婉拒,甚至擔心因此損害原本的友情。許多客戶都曾給予回饋,認為一旦與保險業務員見面,就會被推銷產品,才導致他們起初只是聽聞保險業務這職稱就會想要拒絕見面,而業務員則是因過往迷思不斷得面對被拒絕的困境。
然而,以我而言,我的最終目標是傳遞正確的保險觀念,而非強硬銷售。對於一心想打破保險迷思的自己來說,新人時期的害怕更多是來自對評價的在意,不過,一旦將重心放在幫助客戶了解保險的價值,這種不安自然會減少。
此外,保經公司的保險業務員的角色在這裡扮演了關鍵差異化優勢。相較於單一保險公司的業務員,保經公司能提供更多元的產品選擇,幫助客戶制定真正符合需求的保障計畫。以「分享保經優勢」為對話的切入點,邀約與好友的互動從單純的銷售轉變為交流與知識傳遞,降低雙方的心理防線。
如何突破名單困境?保險業務員的名單開發與心態調整策略
保險業務員在前期高強度的訪客壓力下,常面臨名單耗盡的挑戰,特別是在參與如 CEO 計畫這樣的高目標業務中。以 CEO 計畫為例,業務員勢必會在 3 個月內完成超過 100 次的客戶拜訪,前兩個月通常集中跑完所有手頭名單,到了第 3 或第 4 個月,便會陷入「沒有名單」的困境。
然而,名單不足並非無解,關鍵在於業務員是否具備積極心態與靈活的名單拓展策略。首先,轉介紹是一個有效的方式:從既有客戶中尋求推薦,擴展新的接觸名單。其次,業務員也可透過參與社群活動或發展線上資源,開創全新的名單來源。
最重要的是,突破名單限制需要調整心態。將困境視為鍛鍊自己的機會,而非絕境,願意嘗試多元方法並付諸行動,才能化解壓力,找到更多的可能性。成功的業務員,不是因為名單多,而是因為善於挖掘潛在機會,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決心與專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