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實支實付改制帶來的或許不只限制,還有新的機會。隨著客戶累積與銷售環境的調整,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運用現有資源創造更多價值。例如:如何從依賴開發新客戶到深耕舊客戶,將服務擴展到既有客戶的家族成員。究竟轉型的根據是什麼?如何讓業績穩中求升?點擊進來,一同探索有效轉型的經營心法!
聚焦特定商品:實支實付改制下的新機遇
這幾年累積了不少客戶,現在的行銷方式跟以往大不相同。以前每天都在想著怎麼主動開發新客戶,但現在更多的是靠客戶轉介紹和舊客戶再行銷,慢慢地,已經不用那麼累了。
今年我把行銷的重點放在特定商品上,因為之前的罐頭保單今年開始真的不太好賣了。
針對特定商品,配合今年醫療實支實付改制,在見面時用客戶關注的問題吸引客戶注意。因為現在大多數實支實付一個人只能買一間,就會詢問他們「有沒有想聽聽看終身實支實付的規劃?」
基本上見面的時候就會詢問,或是當客戶打電話來聊理賠,或者轉介紹新客戶給自己的時候,我也會順便問一下這些問題,讓對方有了解商品價值的機會。
以前,我花很多時間經營網路行銷,像是在 Finfo 或 My83 上面回答問題,甚至每天花幾個小時刷平台。但現在不同了,隨著客戶累積到五、六百人,我幾乎很少再花時間在網路上找客戶。目前頂多偶爾看看各大平臺,主要重心還是放在維繫舊客戶和處理轉介紹上。老實說,這樣的變化大概從今年才開始。以前每個月都在拼命開發,現在更像是進入了穩定階段。
延伸客戶關係:從個人到家族的經營策略
今年才開始覺得應該要更著重經營既有的五、六百位客戶,試著延伸到其他家族成員。以前網路上成交的客戶,通常只會成交這個人本身,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他們的家人。今年開始,想要試著從這些既有客戶延伸出去,看看能不能觸及到他們的家人或小孩,幫他們做一些保障規劃,甚至在理財方面也提供協助。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每天主動開發新客戶,但還是可以從既有資源中找到新的機會。
去年可能每天都在跑南北開發客戶。早上可能還在台南,下午就到彰化。那時候客戶量很多,又來自全臺各地,經常需要來回奔波,每天見四、五個客戶是常有的事,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。
今年見的客戶量則相對減少,一天見的客戶大概只有一到兩個。因為我懷孕的關係,體力確實沒以前那麼好,也沒辦法像以前那樣開車到高雄或其他遠的地方了。所以,今年的策略就是以臺中為主,見的客戶量少一點,但服務質量更高一點。
告別以量制勝,提高成交率的轉型之路
今年的客戶量真的比去年少了,但成交率其實高了不少。今年的狀況跟去年很不一樣,很多業績是靠轉介紹或舊客戶加保來完成的,跟以前每天忙著主動開發新客戶的方式比起來,感覺輕鬆不少,也更有效率。
業務報表上面有個數據叫「單件均 C」,就是每張保單的平均傭金。去年我的均 C 才兩千多塊,整體的高業績完全是以量制勝。今年的均 C 則拉到四五千了,雖然保單數變少了,但單件的價值高了不少。業績反而沒受環境影響,甚至有提高。
以這樣的變化作為未來開發的方向調整:主動開發還是會做,只是強度沒有像去年那麼高。希望可以慢慢轉型,往「量少但質高」的方向發展。
既有客戶緣故化
最近在想,有沒有可能讓舊有的網路客戶更緣故化一點。每次跟他們聊,幾乎都是圍繞著保險,雖然專業沒問題,但總覺得少了點溫度。
我想明年試試節日送禮或賀卡的方式,像有些同事會寄年度回饋信給客戶,分享成就或理賠服務。對於網路而來的既有客戶,透過緣故經營的方式拉近關係。我自己還沒做過,但覺得值得一試,或許能讓客戶感受到更多關懷。
最主要是希望不要讓人覺得「只有講保險才會聯絡」。如果能透過這些小舉動讓關係更近,應該對信任建立和後續互動會更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