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網路平台上,你可能遇到各行各業的客戶,從工程師到新手投保人,每位客戶都有不同的需求與觀點。透過專業的建議與客製化的規劃,不僅能解決客戶問題,也能為自己開闢穩定且持續的成交之路。
網路平臺上的競爭與獲客
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透過網路開發客源。以 Finfo 討論區為例,過去一篇貼文可能只有 10 人回應,如今則常見 30、40 人參與討論,顯示市場中的競爭者數量持續增加。
即便如此,競爭增加並不等於機會減少。關鍵在於持續優化策略,並以專業與穩定的經營態度獲得客戶信任。雖然行業環境不如過去單純,但只要堅持下去,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吸引客戶,實現穩定的成交轉化。
從學習到設定目標
在嘗試網路客戶開發的過程中,目標的設定往往來自經驗的累積與市場觀察。一開始,我是抱著學習心態踏入這個領域,最初目的是了解潛在客戶對於保險的觀念與需求,並未設下具體的數字化目標。
隨著實際操作越加熟練,累積越多經驗,我從中得出了數據支持:平均而言,諮詢的 3 位中通常會有 1 位成交。這意味著如果我設定了一個月成交 3 位客戶的目標,那我每月需要吸引至少 9 位潛在客戶進行諮詢,才有機會穩定達成目標。
在網路上慢慢有了成交之後,才從初期的學習階段轉變為精準目標導向,我開始幫自己訂下明確化的目標,確保業務持續增長並更具競爭力。
網路客戶經營的心路歷程
最初接觸網路客戶時,畢竟網路開發跟傳統的緣故經營完全不一樣,也是第一次接觸網路開發,初期嘗試網路開發的心境,更多是抱著試試水溫的想法。
然而,隨著接觸的客戶越來越多,多元網路客戶帶來了不同以往的驚喜。就比如工程師族群,他們會自行研究每一條保單的條款,他們的問題有時專業到如同他們就是保險業務。同時,透過網路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客戶,能夠聽到他們分享一些保險觀念,或是想要自己上網買保險的原因,不同的觀點讓我開始期待每一次的客戶交流,這是過去工作沒有辦法享受到的體驗。
當然,經營網路客戶需要適應一套全新的方法,無法再使用過去面對緣故客戶的方式。文字的編排、回覆的節奏、吸引他們目光的方式,這些都得經過細緻的調整。但正是因為這些挑戰,讓我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圈,逐漸摸索出自己的節奏與風格。
網路開發讓我接觸到來自各行各業的客戶,透過他們分享不同的保險觀點,開闊了我的視野與思維。同時,與緣故客戶相比,網路客戶的經營方式完全不同,促使我在方法與策略上不斷調整與成長。這樣的嘗試,不僅豐富了我的客戶基礎,更為我開闢了一條找到潛在客戶的新管道。
為客戶量身打造真正適合的保險規劃
即便像工程師這類善於研究條款的客戶,也會來尋求我的建議。他們通常已經對市面上的罐頭保單有一定了解,但仍需要更專業的協助來確認選擇或調整保障細節。
罐頭保單雖然 CP 值高,但額度和配置未必適合每個人。例如,有些主約壽險的額度會有固定的金額,但部分客戶可能需要更高的保障。這時,我們能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與需求,從主附約的搭配到額度的分配,最終設計出一份專屬於客戶的保險計劃。
這樣的討論過程,不僅強化了專業價值,也確保每位客戶都能擁有真正適合自己的保險方案。對我而言,無論是幫助那些對保險毫無概念的客戶,還是為已有一定了解的客戶提供進一步的專業支持,這兩者互不矛盾,可以同時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