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險業的工作看似充滿彈性與自由,但背後隱藏的挑戰卻遠超想像。在陌生市場從開拓到適應,每一個環節都影響著新人能否在這條路上站穩腳步。同時,不同的起步方式,也形塑了業務員截然不同的成長曲線。這篇文章將聚焦於保險業的培訓制度與實務歷程,與大家分享其中的現實與機遇。
凱基保險教育訓練扎實的系統性培育
在凱基保險工作的初期,公司提供了一套完善且全面的教育訓練制度,通訊處也有針對性的新人成長計劃,雙管齊下,讓新人能夠全面掌握行銷技巧與業務流程。
這些訓練內容涵蓋了從基礎到實務的完整流程:如何進行定期聯繫(定聯)、第一次職域拜訪的準備、第一次見面的開場白(開門)與議題導入技巧,以及如何過渡至商品介紹(過橋)、收尾與促成交談的每個細節。每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,讓新人在實務操作中能有條不紊地推進。
這套系統性的教育為業務發展打下完整的基礎,也成為多年後仍受用的行銷模式。經過不斷的實踐與調整,這些學到的技巧已內化為屬於自己的專業方法,成為職涯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功。
從團險職域起步:實操鞏固行銷基礎
在保險業的初期,大多數公司都會建議業務員從緣故(親友關係)入手,列出 100 個潛在名單展開業務。然而,我所在的單位非常特別,起步時並未完全依賴緣故市場,而是藉由行政院提供的一項團險專案,讓新人分配到特定職域進行磨練。
這項團險由凱基人壽(前身為中國人壽)承接,透過發放保險卡與處理續保事宜,業務員不僅能快速進入狀況,也多了一個自然切入話題的敲門磚。與一般業務員需要透過問卷調查或隨機拜訪不同,這個團險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產品內容,讓業務推廣更加自然且具有說服力。
對我而言,這樣的開局非常幸運,因為我的家庭並不支持我從事保險業,我也不好意思向親戚或朋友推銷。透過團險職域,我可以直接從陌生市場開始,在與不認識的客戶互動中快速學習銷售技巧。
這段經歷讓我得以熟悉完整的保險行銷流程,從陌生拜訪到議題切入、需求挖掘,再到產品推薦與成交,每一步都在實務中反覆打磨。若非有這樣的起點與練習機會,我可能難以在保險業中堅持至今。正是這段獨特的機緣,讓我建立了穩固的職業基礎,也對自己的職涯發展充滿感恩。
從陌開到緣故:訓練累積的信心與持續成長
初入保險業時,因為家人對於我的保險職涯並不支持,所以我並不是從常見的緣故開發開頭。我一開始完全從陌生開發起步,對象主要是學校和公家機關。對於一個新人來說,面對完全陌生的客戶群體是極具挑戰性的,這段經歷無疑充滿壓力與不確定性。
幸運的是,公司提供的完善教育訓練給予我極大的幫助。這些紮實的訓練教會了我如何突破心理障礙,掌握陌生拜訪的技巧,並成功在看似最困難的環境中站穩腳步。正是這些累積的經驗,讓我在之後的緣故市場開發和轉介紹中得以更加游刃有餘。
隨著經驗的增長和信心的建立,我在職涯的第二年開始主動與朋友聯繫,為他們提供保單健診服務,協助檢視既有保單是否符合需求或是否存在保障缺口。這份專業服務不僅讓朋友們更信任我,也帶來了穩定的轉介紹機會,例如教師客戶的親友、同學的伴侶等。
這段從陌生到熟悉、從開發到建立信任的歷程,不僅鞏固了我的銷售基礎,更讓我明白了持續學習與累積經驗的重要性。這份扎實的基礎,成為我在保險行業持續前行的動力來源。
結語
在凱基保險的那段日子,從團險開始練手到慢慢累積信心,真的學到不少。一路從陌生市場到後來的朋友轉介紹,雖然過程有點辛苦,但也讓我懂得怎麼一步步提升自己。現在回想起來,這些經歷有高有低,但也讓我累積了不少難得的成長經驗。